“重生”這個片名起的好,曾經失敗過不要緊,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也要做一只鳳凰,涅槃重生!那《重生》觀后感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紀錄片《重生》有感心得體會3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觀看紀錄片《重生》有感心得體會范文一
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時期,就熟悉了紅軍的事跡,特別是“會澤擴紅”更加耳熟能詳,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情結愈發強烈。在我眼里,紅軍能完成“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的長征,每一位紅軍將士都是英雄好漢。連外國人斯諾?索爾茲伯里都高度評價了紅軍長征。沒有長征,就不能保存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勝利,也不會有新中國,更不會有現在改革開放的成就。
飲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們紀念紅軍長征的動力,在紅軍長征某某周年之際,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舉行紀念活動,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為了把這感動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
面對自己的先輩,每一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的幸福生活來自哪里?我們有沒有忘記那些為我們打天下的革命先輩?
有人可能會認為,當年窮人參加紅軍是為了有飯吃。確實是有這樣的人,但是他們當了紅軍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為了吃飯。我們在長征某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苦卓絕和巨大犧牲,“送郎當紅軍”絕不僅僅是為了吃飯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紅軍將領就出身于書香門第,家里有飯吃,他們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大眾的解放扛起了搶。
假如僅僅為了吃飯,你就無法解釋這樣的故事,紅軍長征到咱們云南時,有12位紅軍傷員被敵人抓住了。敵人說,只要你們不當紅軍了,就可以放你們生路,不殺你們,但是這幾位紅軍戰士個個堅強不屈,敵人沒有辦法,就把紅軍傷員帶到半山腰一個深不見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兩個傷員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紅軍就說:“不用你們推,我們自己跳”。當地群眾后來把這個洞叫“紅軍洞”,這個事跡刻在那個洞口的碑上。
我覺得,紅軍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那個年代里,承擔起了自己的歷史責任。這種歷史責任感,最值得我們紀念,也是今天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最需要的。
什么樣的精神讓我落淚?那就是寧可犧牲自我,去保全集體的團隊精神。從資料上見到當年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部隊為紅軍墊后。掩護主力隊伍撤退以后,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們撤退的時候,湘江已經被國民黨封鎖了。他們又餓著肚子翻山越嶺退回到湘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他的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非常得意,在抬著他去邀功的時候,陳師長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后壯烈犧牲,年僅29歲。這個故事讓我流淚,長征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紅軍戰士為了大部隊的安全,犧牲了自己,如果一支軍隊,一個民族擁有這種精神,那就無堅不摧了。長征精神是一個寶庫,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如果要問我,紀念長征的感悟是什么?我們今天紀念紅軍“長征”,已經沒有了戰火紛飛的氛圍,某某年前艱苦程度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其精神卻會永遠激勵著我們。毛主席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艱苦奮斗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談,但不能虛度光陰。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們今后要繼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遙望著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總會浮現長征中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今天的紀念活動遠遠無法表達出我們對紅軍的崇敬之情。
觀看紀錄片《重生》有感心得體會范文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榜樣是最有力的引導者。學校黨委組織了多家學院的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觀看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發展的紀錄片《重生》,這部四小時的精神大片,它向我們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因何而生、為何而立的歷史,以及中國共產黨人浴火重生、艱苦奮斗的歷程。觀看之后,我深深為之震撼和動容。
這部片子講述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這一段歷史,為了更好地講清這段歷史,影片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末帝溥儀退位開場,向我們展示了1921年建黨前,中國社會的大背景以及中共成立的條件。
在旁白平實的講述中,我看到了在建黨前的那段崢嶸歲月里,這群有志青年為建黨做出的不懈努力。在那段列強橫行,軍閥四起,混戰連綿,生靈涂炭的日子里,沒有人知道,什么才是正確的道路;也沒有人知道,誰能夠帶領中國人走出黑暗,走向光明。所有人心里都沒底,只因為當時全中國的景象就是:萬馬齊喑。
但是此時,有一群人,懷著純潔、純粹、純凈的愛國熱情,如同普羅米修斯,將珍貴的火種小心翼翼地移植到苦難的舊中國上。
為了追求光明,挽救衰朽的舊中國,不惜百死,這是何等的決絕和堅毅呢?如同巴金先生所說:“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火種是引來了,但如何讓它越著越旺呢?毛主席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言不虛。當然,在這“燎原”的過程中,曾有過大雪紛飛的寒夜,也有過冷心徹骨的狂風,它們都企圖撲滅這萌芽一般充滿著朝氣,充滿著生命力的火種。比如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發動的“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左傾”錯誤等。這些都使得我們精心培育的火種遭遇巨大打擊,有時甚至奄奄一息。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次次的打擊并沒有將共產黨人擊垮,反而使共產黨人鳳凰涅槃,獲得重生,逐步從幼稚走向成熟。
經國大業,誰稱英雄?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聞一多先生曾經說過:“鐵是愈錘煉愈堅韌的。”這些磨煉曾幾乎將中國共產黨擊垮,但也正是這些磨煉造就了后來有理想、有目標、敢吃苦、重團結的全新的中國共產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共產黨的重生不是重復過去的足跡,而是懷著新的希望,開啟新的征程!
看完這部影片,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不禁想到了自己。遙遙新征程,孜孜求索路,作為共和國的預備警官,我感到自己已身披戎裝,長纓在手,隨時準備接過前人留下的仍在發熱的珍貴火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現自己的重生!
觀看紀錄片《重生》有感心得體會范文三
破曉之前,黑暗籠罩中國大地,進入19世紀中葉,這片傳承五千年文化之地,由于封建統治腐敗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黑暗、經濟凋敝、社會殘破、民不聊生。唯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道路才能救中國于水火之中。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紛紛找尋救國圖存之路,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爬起。俄國十月革命,一束紅光刺破黑暗,給世界帶來新事物,給中國帶來了曙光。
紅日初升,是任何黑暗勢力、老舊勢力也無法阻擋的光芒。在水汽氤氳的嘉興湖面上,王會悟在船頭徘徊,船艙內鏗鏘有力的《國際歌》飄蕩在江南的湖光山色之中。當時,與會人員沒有想到,中國人民也沒有想到,這竟是那樣重要的一場會議,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紅日從江南煙雨中升起,那是希望,也是信仰。
狂風暴雨會遮住太陽,但心懷信仰的人會一直等待到云銷雨霽,彩徹區明。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共產黨遭到重創、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共產黨遭受滅頂之災、長征路上,每走一步就有天險敵兵、抗日前線,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艱難困苦,有人從共產黨的隊伍中退出,但是,許多人選擇了堅守信仰,并且有更多的人加入這只紅色的隊伍,他們都是為了共同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了建設一個新中國的信仰。
云銷雨霽,陽光會更加明亮。南昌起義,打響反對反動派統治第一槍,中國共產黨在失敗中悟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道理,還悟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長征的勝利會師;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共內戰的勝利……每一次歷經風雨后的陽光都耀眼的逼人,而每一次的化險為夷,每一次雨過天晴都付出了血的代價,是信仰的力量,使得無數中華兒女奮不顧身投入革命事業。
中國共產黨是窮人的隊伍,但是并不全是窮人,周恩來出自書香家庭,曾赴日本、法國留學,是知識分子,本可在國民政府中安逸為官,但是他為自己的信仰,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革命的道路,幾次危在旦夕,也是無怨無悔。
我們的民族從來都不缺乏仁人志士,從來都不缺乏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從來也不缺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物。這些人,為了使全國人民擺脫枷鎖,擺脫束縛,為了一個安定團結的大家庭,他們不畏艱辛,不怕犧牲,最終為我們取得了勝利。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給中國帶來的是和平的發展環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從所未有的教育推廣和文化普及,是一個屬于中國自己的工業文明時代。而這一切,都發源于1921年的那個7月,發源于那些已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的人們。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盡管我們的奮斗之路任重而道遠,但作為一名在和平年代健康成長的新青年,看完了《重生》,重溫了中國共產黨那段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們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執著地去努力奮斗,使我再一次思考自己的人生,從小我來看,我們應該懷有理想,不斷為理想而奮斗,實現自己的“中國夢”,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腳踏實地,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從大我來看,我們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學習掌握本領,認清國家和世界局勢,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當代青年不可推卸的責任。